- 撰文 / 攝影:Adam
- 上載日期:2011-11-20
基本資料規格表
去年採訪澳門格電時發現該屆冠軍車手伊斯頓的Kawasaki ZX-10R廠車,採用了手控尾掣動,當時不以為意,以為他可能因手部受傷而轉用該剎車系統。可是編者發現今年來澳參賽的英國BSB級數的Superbike,已全部轉用手動剎車系統,據車手及大偈稱,該系統除了剎車外,最大優點是更容易抑制戰車起頭的反應。
雖然本誌最近經常介紹新款街車的Traction Control循跡系統及Wheelie防起頭系統等電子裝置,這些系統無礙在街道提升騎仕的安全性,在賽道上同樣有異曲同功之處。可是講求分秒必爭的賽道上,如果Setting(設定)導致這些電子系統過份介入,無疑減少尾輪打滑及車頭升起的機會,但某程度上代表了降低馬力輸出,影響了出彎或直路加速性能,如果讀者有機會跟車手做訪問,他們對電子裝備的看法是又愛恨。
事實上,編者稱手控掣動的叫法是錯誤的,由於以姆子推動掣動桿,正確叫法是Thumb Brake(姆子掣動)。究竟Thumb Brake怎樣更好地抑制起頭?理論上,傳統腳踏式尾掣動桿有相同效能,但有接觸賽車的讀者都知道,過彎搬身時,腳指需要往腳踏後移。所以試想想,出彎加速時車身仍在傾則的過程中,腳踏掣動桿的操控,很大可能影響車輛穩定性。還有是現代Superbike最少已超過200匹(尾輪計算),在直路加速時起頭,如果縮油,令轉數下跌,最終影響車速及圈速。
Thumb Brake的好處,就是不影響車輛行車穩定性下讓頭輪返回路面,在直路加速時萬一起頭,車手更無須縮油,繼續保持大油門及引擎轉數,然後輕輕一推Thumb Brake,尾輪便會輕微減速,讓車頭重返地面。然而在出彎時起頭,視乎情況而定,多需要同時縮油。
下置式尾掣動
除了Thumb Brake外,下置式尾掣動同樣可以向讀者作簡單介紹。先看大部份原裝車,尾掣動多設於掣動碟上方,而作賽用的Superbike,多設於相反方向。
據所有大偈講,這種設定好處是有更低重心(這當然只有專業車手才能感受到),有利轉向穩定性等等,其次是結合專用卡鉗後,令尾輪成為快拆式,只需扭動螺絲,然後把輪芯抽出,數秒後便可以將尾輪拆下,有利在緊湊比賽過程中,花較短時間更換尾牙或預備了的輪胎等等。
由於尾掣動使用次數較多,在賽道上經常需要二百多或三百咪剎車,產生的高溫令尾碟迅速膨脹,因此所使用的浮動式尾碟,已預留更大空間供膨脹之用。
|
會員感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