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一向對車架及尾擔的結構感到興趣,看罷這段有關Motogp戰車尾擔的介紹後獲益良出,因此急不及待加上中文字幕,希望讓更多車迷了解Motogp戰車科技。由於涉及大量專用語,而本誌也非專業翻譯人材,因此已盡量簡化專家們的解釋,務求做到深入淺出。雖然未能夠100%準確,但已盡了力,希望讀者見諒及作出指點。
至於所謂的專用語,包括尾擔連接在車架的Pivot(樞軸)、Traction(循跡)、4 strategic point(4個重要連結點)及Wheel rate(輪系數)等等。甚麼是4 strategic point?其實是指尾擔連接車架的重要連結點,包括多連桿避震、尾擔樞軸位置等等。至於Wheel rate(輪系收),由於過於複雜,編者簡單翻譯為兩輪承受的磅數,這數字可經由避震彈箕系數Spring rate(以吋承受多少磅為單位) x 彈箕上下移動幅度與輪胎上下移動幅度的比例計算出來。
●多連桿式單筒避震-這是從爬山車移植至道路賽車上,現已廣泛使用,不同車廠也有不同的名稱,特點是避震底部以搖臂式多連桿連接尾擔,好處是把震盪過濾,減少影響車身穩定性。早年HONDA把其PRO-LINK多連桿避震移植至RC211V進行測試時,車廠測試車手及廠隊車手羅絲有嚴重分歧,前者認為PRO-LINK增加穩定性,羅絲則認為吸震反應變得模糊。
●多連桿底部以搖臂式連接。
●除了引擎外,車架及尾擔的結構及美觀是吸引編者喜歡電單車的重要因素,多年前有幸在賽道上親身觸摸廠隊使用的鋁合金尾擔後,才發現重量遠比想像中輕。圖片中的尾擔價值約7萬多港元,當時訪問車隊的技師及車手有關其好處,他們指出可增加戰車彎向性及剎車穩定性,其中原因是具有吸震性能,可比原裝尾擔快1-2秒圈速。
●簡單來說,車輛的轉向性能及直路穩定性取決幾何角度的設定,例如一般說法長輪距有助直路穩定性,但彎向性較遲緩,因此尾擔長度及連結車架的樞軸位置是非常重要。
●時至今日,DUCATI仍未尋得最佳車輛幾何,從另一角度看是整體設定仍有待發掘。
●不要說半世紀前的電單車尾擔,80年代的Turbo機車也只是使用方型鋼管尾擔,但隨著馬力不斷增加,GP戰車鋁合金尾擔逐步移植至民用Superbike上。
●2013 HONDA CBR600RR-現代的600跑車也使用像廠隊戰車的尾擔,這是行車穩定大增的原因之一。
●很多時候車廠公佈新車架或尾擔,雖然外型分別不大,但改良地方主要是在不同部位進行補強。(圖為Motogp YAMAHA M1)
●Motogp戰車的樞軸位置可上下移動,一般以mm為單位,輕微改動足以影響全車性能,技師可以根據車手的需要改變車輛幾何角度,變更轉向性能,圖為YAMAHA M1戰車,圖片從車身右則方向拍攝。
●每台Motogp的尾擔及樞軸位置不同,圖為DUCATI的Motogp戰車。
●HONDA RC213V。
●除了Motogp戰車,APRILIA RSV4街車的樞軸也可進行調校,但必須要購得合適的工具。
|
會員感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