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Adam
- 車輛提供:BMW HK
- 車輛測試:李有昌
- 協力:Job Yiu
- 攝影:Adam/Hong
- 上載日期:2012-01-25
基本資料規格表
不久前,本誌才詳盡介紹新、舊款BMW S1000RR的分別,讀者可以按入這條連接重溫(2012 BMW S1000RR馬到功成)。因此,本誌不再打算用大量文字描術S1000RR的外型及起源,直截了當讓本誌試車手李有昌發表他對新款S1000RR的試駕感受。
如讀者未能收看,可在下方優酷頻道欣賞
李有昌回顧試駕2010 BMW S1000RR
至於舊款試駕感受,畢竟已相隔一段時間,還有最近試駕了多款新車,所以印像已有點模糊。可是,由於車輛使用直4引擎及雙翼樑鋁合金車架,因此駕駛感覺非常日本化,例如乘座時明顯感到引擎位置較闊,十分線性加速力及熟識的直4引擎排氣聲,這都是典型日本血統的特徵。因此,只要開慣日本車的朋友,都無需太多時間便能跟她磨合。
雖然車輛供有4個馬力模式供選用,但最強的Slick模式需要額外裝備作調校,並且指定在賽道上使用,所以在街道上,實際來說只有Race、Sport及Rain模式。但印像中即使選擇最強的Race模式,舊款的頭段加速力唔算強,中、尾段才能發揮1000cc應有威力,但整體個性甚有本田CBR1000RR的影子-User-Friendly。
因此S1000RR不單止是一台滿載高性能Superbike,以原裝車來說,不論造工及彎向性,比當今頂級跑車有過之而無不及。即使她是BMW第一台Superbike,但由於車廠有多年生產高性能電單車經驗及德國人喜歡科技天性,加上擁有雄厚財力,要造製一台實力超過對手的Superbike是輕而易舉的事。所以當年S1000RR甫推出,已被多間傳媒選為年度最佳Superbike,2010及2011更榮登美國最好賣Superbike寶座,並且實現了廠方原先訂下20%的全球Superbike市場佔有率。
李有昌試駕2012 BMW S1000RR感受
雖然新車添加了多項功能,但我認為限速提示燈最好用,為免moto-one幫我交超速罰款,所以當日車速超過80km/h後,儀錶板上便會亮起閃燈提示。
說回新車座姿,雖然鵝頸前傾角等略略修改,但不可能一下子便有明顯改變,事實上,不論新款款S1000RR的座姿及座高不算極端,長度及寬度適中,玩開大排車騎仕基本無需適應。因此今次測試主要集中馬力輸出,而我沒有打算選用馬力輸出最弱的Rain模式,因此一開始便選用著車後的Sport模式,順便適應新車性能。
由於當日在大山試架,只有約600cc威力的Sport模式反而更適合玩樂,雖然出彎時加速力需要一點等候時間,這反而容許油門控制可以用得更盡及安全,無需過份就住就住,駕駛時有更大滿足感,加上車輛擁有Traction Control系統,大大降低油門操控失誤導致尾胎打滑。
玩了大約半小時,是時候轉玩最強Race模式。之前提及舊款的頭段輸出不算強,但2012款已完全沒有這種感覺,頭、中段加速力雖然澎湃,其線升馬力輸出極具韻律性,沒有突如其來嚇你一跳的爆炸力,操控時更加得心應手。
可是在大山玩,雖然在出彎時給你無與倫比的加速力,在同一個油門角度上,比Sport有更凌厲加速反應,不但油門操控需更小心及遷就,同時容易造成起頭,幸好車輛有Anti-Wheelie(防起頭系統),當車輛升起後,電腦便會即時介入Cut油。
雖然在大帽山使用Race模式需要高一點點技術,但我並不認為玩樂性不及Sport模式,因為兩個模式都有其獨特性,說到底視乎玩車目的及駕駛風格,甚至並不一定懼怕被人看少而勉強選Race模式,最重要享受車輛帶來的駕駛樂趣。
至於車輛的彎向性有沒有改善?畢竟並非同時試駕新舊款,再者在速度大受限制的街道上試駕,很難比較。但印像中,不論是新舊款,車輛的整體性能甚高,即使沒有換胎,使用原裝避震設定,由於她給我很大信心,過彎時容許我做出更大傾角度,同時增加出彎時提早打開油門的信心。事實上,在這條狹窄道路上行駛,只能夠發揮車輛不足4乘功力。
如收聽更詳盡試駕報告,請收看本誌製作的影像。
按此進入 BMW S1000RR 大相圖片庫 http://moto-one.com.hk/ProPhoto.php?id=208
|
會員感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