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Adam
 - 協力:李有昌/Pickup輝/Bike忠
 - 攝影:Adam/Hong
 - 上載日期:2012-02-14
 
基本資料規格表
 
 老實說,今次「2衝遊車河」並沒有特定主題,主要目的是多位賽車壇前輩聚舊及讓其他出席活動的騎士體驗昔日2衝跑車的風采。而本誌獲邀進行採訪而深感榮幸,在介紹當日現身的車輛前,先簡單回顧2衝彷WGP賽車在港興起的過程,說到這裡,不得不由Honda重返WGP500(Motogp前身)開始。 
 
 
 70年代Honda重返賽車壇 話說60年代尾,Honda全面從賽道徹走,目的是開托私家車市場。站穩陣腳後,Honda在70年代尾重返WGP500,並且大膽地採用橢圓型活塞的構思,利用4衝V4引擎的NR500,挑戰當時己發展成熟的2衝500戰車,原因之一是Honda創辦人本田宗一朗對2衝深感厭惡。 
 
 
 Honda的橢圓型活塞NR500無功而還 只可惜大膽結構令Honda重返WGP500的美夢幻滅,因為NR500的馬力無法與2衝匹敵,再者機件故障頻生,中途退出比賽成為家常便飯。在無計可施下,Honda「迫於無耐」設計新款2衝車抗衡Yamaha YZR500及Suzuki RG500。1982年,Honda發表2衝V3引擎的NS500新WGP戰車;翌年,史賓莎(Freddie Spenser)不負所托,全年以2分之微擊敗Yamaha的羅拔士(Kenny Robert),成為有史以來最成輕世界冠軍,同時為Honda奪得首個WGP500冠軍。 
 1984年,Honda急不及待推出新一代NSR500戰車,新車以V4取代舊款V3機器,車手同樣是史賓莎(Freddie Spenser),並且得到Rothmans(樂富門)贊助,這對組合更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因為包括Rothmans(樂富門)、Lucky Strike(好彩)、Marlboro(萬寶路)、Gaulosis、、Mild Seven、Fortuna等煙草商介入車壇,不但為各車隊提供源源不絕資金,同時加速了WGP500的發展,而這些歷久不衰的煙仔拉花,至今仍讓人回味無窮,只可惜受到禁煙風潮影響,這些經典的拉花已成為絕響。 
 但自NSR500出現後,在隨後十多年賽事中,Honda與Yamaha YZR500鬥得難分難解,並且人材輩出,而該段時期,更被喻為電單車黃金歲月。 
 
 
 史賓莎創造歷史 1985年,史賓莎同時奪得WGP500及250的世界冠軍,至今仍沒有人成功打破。編者兩年前在珠海採訪時巧遇這兩台戰車其中一位設計師時,他更是07年帶領Honda Motogp車隊及希頓奪得冠軍的堀池 達先生。他指出當年沒有研發GP250戰車的經驗,因此將NSR500的V4機器切開一半,成為V2機器,NSR250就是這樣誕生。 
 
 
 2010年,有傳史賓莎因為財困而出售當年奪得1983 WGP500 NS500及1985 WGP250 NSR250的戰車。 
 
 
 最偉大WGP 500車手-杜漢,這位在2衝WGP500連奪5屆世界冠軍的澳洲車手,已與Honda及REPSOL融為一體。 
 
 
 但這股彷賽車熱還未吹到香港前,Yamaha的RD及RZ已獨佔鰲頭,不但成為戰士們首選戰馬,並且壟斷石崗及澳門新手賽成績,這有賴代理投入天文數字金錢推動賽車活動及邀請廠隊車手參戰澳門GP的成果,直至Suzuki RGV250Γ及Honda PGM的出現才扭轉形勢。 
 而率先亮相的是1983 Suzuki RG250Γ,此車更是首台採用鋁合金車架街車,更強勁的RGV 250 Γ/SP版於1988推出。 
 
 
 
 
 
 
 
 
 當日遊車河部份戰車簡介-Honda PGM3,4、Honda NSR150SP、Yamaha TZR250、Yamaha R1-Z   
 
 Honda NSR250R PGM-3 SP-限量900台 
 其好處是透過檔位及轉數感應器收集數據操制RC Valve(嘩佬)開合角度,還有獨立為每個汽缸編寫的點火程式,目的是改善低扭輸出性能。而此限量900台的SP版,單是原廠日本製油缸連啡呤,需要3萬港元。 
 
 PGM-3曲尾擔來自Honda GP250戰車的設計,而HRC是Honda Racing Corporation簡寫。 
 Honda NSR250R PGM-4 SP-限量1000台 
 
 自從電腦普級後,車廠可為車輛寫入濕路、道路或賽道等多個不同馬力模式輸出,而當年PGM-4匙咭的原意,就是每張咭紀錄不同點火程式。因此,車廠可因應騎仕或車隊要求,針對某賽道重新編寫點火程式,藉此改變動力輸出,車輛當然需要配合不同程度改裝。 
 
 PGM-4另一項特點是採用液晶體儀錶。 
 
 當時有部份朋友未能接受PGM-4的改變;時至今日,其單尾擔設計已讓PGM-4成為收藏車重要元素。 
 
 
 1986 Yamaha TZR 250 
 由於初時機械沒有大變動,只有車身拉花改變,來到1988年才正式推出尾排氣喉設計,而今次主角之一陳滔就是駕駛這個版本,另一位亞Jim的車子就是「細T」。直至1991年,Yamaha才正式以V2機器代替舊款並列雙缸引擎,亦是最遲採用V盤戰車(1988年Suzuki推出V盤RGV 250Γ,Honda的1983 NS250R已採用V盤 )。 
 當時的TZR 250跟現今4衝250的體積差不多,長/闊/高分別是2,005mm、660mm、高1,135mm,由於軸距只有1,375mm,所以彎向出色,加上760mm座高和126kg乾重,所以特別適合東方人的身形。前傾的水冷並列雙缸引擎本來是有利於安裝大口徑的化油器,YPVS系統(YP仔)早在同廠的RD 250 H款中率先採用,缸徑和衝程分別是56.4mm及50.0mm,壓縮比為6.4:1,總排氣量249c.c.,最高馬力45ps/9,500rpm,最大扭力為3.6kg-m/8,500rpm。她的車架形式是直接由WGP技術轉化的Delta Box鋁合金雙樑式車架,傳動系統是濕式多片6前速波箱。 
 
 
 
 
 
 90年代,已進入彷WGP包圍跑車全盛時期,而Yamaha在1990年卻推出街車版的Z1-R,此車特點是採用TZR250直2引擎,同樣是45匹,還有使用類似Ducati的圓型鋼管車架;雖然如此,R1-Z仍深受本地用家垂青。 
 
 90年代尾,泰國Honda分別推出2衝NSR150RR及SP版,兩者最大分別是後者多約2匹馬力。此車在香港算不上流行,其特點是擁有跟PGM相似的外型、單尾擔及RC嘩佬等。別小看車仔細細,車速可高達180km/h。 
 
 改善2衝低扭的裝置-死氣嘩佬(Yamaha YPVS-又稱YP、Honda RC) 
 
 
 
  | 
					


 









.jpg)

 





.jpg)
.jpg)
.jpg)
.jpg)









會員感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