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Adam
- 車輛提供:E.T. Custom Motorcycles
- 攝影:Hong
- 上載日期:2014-10-25
基本資料規格表
●這台61高齡的BMW R51/3,是BMW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推出的第二台配備水平對臥引擎的電單車,而這個年代的車輛,也是由原始單車化外型過度至現代化外型。
E.T. Custom Motorcycles Geoff Giles Call:(852) 6686 0041 Unit 2, 9/F, Block F, Tuen Mun Industrial Centre, No.2 San Ping Circuit, Tuen Mun, NT. 屯門新平街2號屯門工業中心F座9樓2室
多年前採訪意大利米蘭車展途中,在英國希斯路機場購買了一本古董電單車的圖書,書內介紹了很多聞所未聞的電單車,多間車廠早在上世紀50-60年代已關門,但書內其中一台車輛是1953年推出的BMW R51/3。沒想過多年後的今日,可在香港欣賞同款的車輛,而替客人修復這台六十高齡的古董車是ET CUSTOM,就讓本誌扮演講古佬,細說BMW R51/3的故事。
水平對臥或BOXER(拳師)引擎,還有軸傳動向來是BMW的象徵,即使近年BMW的電單車趨向多元化,推出配置單汽缸、四汽缸及六汽缸引擎的綿羊、SUPERBIKE及大排巡航車,水平對臥引擎依然擔當重要角色。畢竟BMW已使用水平對臥引擎91年,有如廠方的核心價值,車廠怎可輕易放棄。
BMW是一間擁有接近百年歷史的老店,最初業務是製造飛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為祖國德國效勞,協助生產高性能戰機。1918年大戰結束後,《凡爾賽條約》禁止戰敗的德國成立空軍,沒有飛機可造的BMW,改行設計及生產電單車引擎。
直至1923年,BMW才推出自家研發的電單車-R32,這也是BMW首台使用水平對臥引擎的車輛,排氣量是494cc,馬力只有8.5hp,配備三前速手動波箱,極速是95kmh,該引擎更奠定了BMW往後使用的水平對臥引擎的基本佈局。雖然以今天的角度來看91年前推出的R32連125綿羊不如,但編者估計當時的人已視之為高端科技。BMW R32面世後不久,還推出多款單缸200、250及新款水平對臥引擎的電單車,包括今次介紹的R51/3前身-1938年推出的R51。
事實上BMW並非首間採用水平對臥引擎的車廠,早在1907年英國的Douglas已開始使用,而BMW的引擎也是以Douglas為藍本,並加以改良及採用完全相反的放置角度。論機械美感及精密度,當然是擁有製造飛機引擎經驗的BMW為佳。
大戰結束後局勢並沒有穩定下來,不甘戰敗的德國在1939年發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德軍使用的電單車是由BMW製造,水平對臥引擎的優異散熱及軸傳動的可靠性在嚴苛環境下備受肯定,連隨後加入戰圈的美軍也要求HARLEY-DAVIDSON及Indian仿製相同引擎的電單車。
正所謂邪不能勝正,再次戰敗的德國二戰後付上了沉重的代價,軍事及工業發展也受到嚴格限制,電單車生產必須得到美國首肯才可進行,並只容許生產細排氣的電單車。戰後BMW首台推出的車輛是配備250cc單汽缸的R24,車輛基本上是由戰前剩餘物資製造。1950年,BMW取得放寬,獲批生產大排水平對臥引擎的電單車,廠方把1938年推出的R51復活,加以改良後命名為R51/2,很有第二代的意思。一年後即1951年,BMW推出第三代R51/3,而今次介紹的R51/3在1953年製造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BMW首台推出的電單車-R32於1923年推出,也是BMW第一台使用水平對臥引擎的車輛。(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第一款BMW R51/3於1951年面世,而圖中的BMW R51/3在1953年出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代表飛機螺旋推進器及德國巴伐利亞自由邦藍白色旗幟的BMW徽章,R51/3上的徽章屬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設計。
●車架上的資料,包括型號51/3(BMW R51/3)、排氣量490cc、24匹馬力、引擎編號及1953年製造年份,還有Made in Germany德國製造。
●從視覺上來說,編者更喜歡欣賞舊式BMW水平對臥引擎,感覺上非常強壯,外型像一枚深水炸彈,又像潛水艇,還有那個像電飯煲蓋的風隔及竹竿幼的傳動軸,與坦克般堅固的引擎外殼型成了強烈的對比。
●水平對臥是指兩個汽缸及活塞以90度橫臥,嚴格來說屬V型引擎,與DUCATI的L2及HARLEY-DAVIDSON的V2同屬祖宗。由於水平對臥引擎的形態像拳手握拳的姿勢,又稱為Boxer引擎,BMW第一台使用水平對臥引擎的是1923年推出的R32。由於當時還未出現水冷散熱,兩個汽缸左右外露有利風冷散熱,加上可靠性極高的軸傳動,在炎熱及沙塵滾滾的戰場上大派用場,但引擎運作時卻產生輕微左右搖擺的動作,另外軸傳動的重量也較一般的鏈條或皮帶重。
●以生產飛機引擎起家的BMW,理念是設計不容許在空中發生故障的引擎,這概念套用在電單車上能製造可靠性極高的電單車引擎。水平對臥引擎的內部零件,包括離合器、曲軸、打南磨(發電機)、輸出軸等等的擺放位置與一般電單車引擎相反,從圖中也可看到引擎使用俗稱筷子的推桿(PUSHROD)式氣門,而現在的BMW引擎大多使用高性能的雙凸輪軸。
●四前速波箱連接軸傳動,讀者別誤會圖中的是起動車輛的腳撻棍,其實是手動轉檔波棍,即是說除了腳踏轉檔外,還提供另一方法轉檔。
●四前速波箱透視圖。
●結構複雜的軸傳動設有防塵設計,內有吸震膠及無數的齒輪。
●尾輪框內連接軸傳動的齒輪,鼓煞車皮則設於輪芯內的左方。
●右尾避震與尾輪軸傳動外殼連成一體。
●尾掣動鼓煞設於尾輪芯內左方上。
●古懂BMW引擎的發電機及波箱外殼散發濃烈的金屬味,盤頂採用六間散熱魚鰭設計,舊款R51/2則插用兩間魚鰭,兩個汽缸採用獨立化油器供油。
●古懂車電器設備十分簡單,只需6 Volt啟動電池便可應付需要,電池上方是腳撻著車棍。
●設於啟動電池上的腳踏撻車棍。
●盤頂採用六間散熱魚鰭設計,食盡鮮風散熱方法在現今賽車角度來說嚴重增加風阻,但這台R51/3在當時德國國內的500cc賽事所向披靡。
●一對筷子推動氣門運動,正確名稱是OHV(底置凸輪軸),波箱外殼上刻有引擎號碼。
●讀者看到油缸底下像飯煲蓋的金屬圓蓋嗎?
●這個像飯煲蓋的部件是古懂BMW引擎的風隔,鮮風經此進入進氣歧管,與氣油混合後進入氣缸燃燒。
●油缸下的古老油cock(油缸開關閥)、圓型風隔、進氣歧管、化油器、氣缸......
●排氣管很有美國四輪的風格。
●上眼鏡上的旋扭是古懂機械式釘把(防甩頭),純粹調校軑把轉向的鬆緊,與現今油壓式有很大分別,而前叉花型金屬頂蓋的設計也古色古香。
●當年大量電單車及汽車也是使用VEIGEL的咪錶,而R51/3的極速是135km/h。
●燈罩上的淚滴型的黑色金屬為車匙,扭動後還需使用腳撻著車。
●別樹一格的車匙設計。
●很復古味嗎?錯了,這根本就是老爺車,這也是大半世紀前SUPERBIKE及越野車的佈局。
●超簡單的設備-大燈開關按鈕,沒有指揮燈掣,需要騎士人肉打燈作提示。
●油缸上設有擺放小型工具包的空間。
●古老單車式硬膠座墊。
●硬膠座墊上的嘜頭。
●座墊下設有單車式的彈簧避震。
●傳統大圓車頭大燈。
●尾沙板上既可安裝旅行架,亦也更換尾乘客座墊。
●1953年版的套筒前叉、前鼓煞、19吋鋼絲輪框,而1954年版更換了更大體積的前鼓煞。
●純威也拉動的鼓煞系統。
●很有印第安風格的前沙板。
E.T. Custom Motorcycles Geoff Giles Call:(852) 6686 0041 Unit 2, 9/F, Block F, Tuen Mun Industrial Centre, No.2 San Ping Circuit, Tuen Mun, NT. 屯門新平街2號屯門工業中心F座9樓2室
|
會員感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