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AHA YZF-R6&BMW S1000RR-英雄亭會(重溫)
首頁 > 精選內容 >YAMAHA YZF-R6&BMW S1000RR-英雄亭會(重溫)
YAMAHA YZF-R6&BMW S1000RR-英雄亭會(重溫)
  • 撰文:Adam
  • 車輛提供:BMW Concessionaires(HK)Limited/2010 Yamaha YZF-R6(Eric)
  • 協力:李有昌/周浩雲
  • 攝影:Adam/Hong
  • 上載日期:2012-03-10

基本資料規格表

圖左是本誌試車手李有昌,右是周浩雲。

 

在香港,毫無疑問600 Supersport較1公升跑車受歡迎,除了因為車價之外,駕駛環境是因素之一;事實上,現代的600足以讓人生畏,更何況1000呢?雖然今次專欄並沒有主題,既然借來Yamaha R6及2011 BMW S1000RR,話題離不開有關600及1000的話題。

 

600跑車的興起
近年600跑車成為潮流,是因為環保主義抬頭,迫使2衝退役,令4衝再次抬頭,成為現今市場的主流產物。直至現時為止,相信仍有部份車迷依然迷戀2T味道,由於在收車時只有輕微Engine Brake,這種特性加上車迷的好勝,卻害了不少初生之犢。

對車迷來說,當時從2衝轉玩4衝後,除了要適應龐大車體外,還要處理強勁Engine Brake。雖然Engine Brake有助在退檔時減慢車速,可是現時的600平均已擁有120匹馬力,1000平均更高達170匹,再者玩跑車的騎士均希望用最快速度入彎,如果入彎退檔後尾轆受到嚴重牽引或被鎖死,攻彎速度大減之餘隨時翻車。

有見及此,大部份新車己加入Slipper Clutch防止尾輪鎖死。除此之外,大量電子科技令這些猛獸變得溫純,令不少新手很快變成老手,令現今的大排氣跑車變得越來越容易駕駛。


 

說回正題,為了配合今次專欄,編者進行了一項非正式統計,結果發現玩600的騎士多屬年青人;相反,Superbike較受中年騎士的歡迎。跟資深電單車從業員討論時,他有這樣的解釋:「先撇除潮流不說,玩大排氣量跑車多屬資深騎士,畢竟馬力及車體龐大,需要較成熟的駕駛技術,再者受到駕駛環境局限。以大山為例,由於彎多路窄,對1公升跑車十分尷尬,稍為開油加速便要收車,有欲言又止的感覺,加上車身較大,在山路上行走比較輸蝕。

相反,600開起來較順快,容許更多油門角度提昇車速,無需讓機車谷著一肚氣,再者二手承接力較1公升強,無懼長時間擺放風險。至於李有昌跟周浩雲有甚麼看法,聽聽他們的意見吧。

 

英雄亭相聚-玩車的橋頭堡


李有昌Y.C. Lee
玩電單其中一個樂趣,就是那種直接的操控感。還有記得首次完成「磨包」的壯舉後,興奮的心情讓我無法入睡,這是電單車讓我瘋狂的原因。

 

至於今次駕駛的地點是大山,這是香港難得一見擁有多種不同彎道旳上落斜山路,至於這路段有多好玩就無謂多講。
 

 

2009年,李有昌伙拍張煒安出戰中國CSBK 600組聯賽。

 

 

每次跟朋友討論大山時,總有說不完的話題,當中避震的Setting最受爭議。在這裡,我有駕駛不少難以入彎機車的經驗,例如重剎收車後或出彎時大油門產生的動力,頭尾避震無法協調,並且將各種震盪直接傳送到身體上,因此形成人車對抗的反應。

這可能是由於避震回彈過快或過慢及俗稱過硬引致。據車主說在調較上無從入手,最後越調越亂,更遑論駛上頻密凹凸不平的斜路上,就好像地震一樣。而現時新款避震除了擁有回彈、預載及壓縮外,部份更有針對高、低速獨立調校(這並非指車速),而複雜難明的理論,對一般車迷來說未必用得著。

但是否如朋友所言,純以軟或硬來區分,由於這條山路兼備凹凸不平及順滑路面組成,並且擁有多個急彎,因此在設定上必須作出犧牲,在各方面取得適當的平衡。聽落是否好「玄」,這是因為避震沒有「百搭」或所謂大山的Setting,因為擁有不同重量的騎仕需要不同的設定,有需要時甚至更換不同黏度的前叉油及更換彈弓等等,以提升更佳的操控感。

 

BMW S1000RR擁有防起頭系統,只要大推油門後車頭升起,電腦便會介入減少電油供應,讓車頭返回路面。Traction Control這項科技,雖然不能夠100%保証不翻車,但大大提升了騎士安全。

 

相關內容

2012 BMW S1000RR測試-修正版

Traction Control循跡系統特輯


說回600跟1000的分別,最大分別是馬力輸出及車身體積;老實說,馬力這種東西像吸毒,很容易令人上癮,可是受到香港玩車環境局限,情感上仍偏愛馬力較細的600跑車。

另一個原因是600可讓我將車輛更多的潛能釋放,油門開得更盡,雖然1000低扭好,Powerband廣闊,在市區行駛像一台大羊,某程度來說比較舒適,但油門經常要「就住」,因此600在香港駕駛較適合。

 

而最近更聽到不少有關600在高速公路戰勝1000的故事,我並不敢說沒有這個可能性,可是她們的馬力差距已越來越大,例如600的極速只有約250km/h,1000的極速約280km/h,理論上有一定的困難,除非開1000的車主技術較幼嫩或無興趣在街道上進行比拼,如果兩位騎仕擁有接近的駕駛技術,這個可能性不高。但無可否認,這代R6的性能十分出眾,低扭強勁,加上比1000靈活,在這條山路行走絕不輸蝕。

 

周浩雲(九咪仔)
由於日常主要在賽道上練習及比賽,因此有較豐富的賽道經驗,除了協助傳媒試車外,日常在街道上駕駛的機會不多。老實說,今次只是第二次來到大山遊車河,因此不少騎士的駕駛技術及經驗比我優勝。

曾經有一位技術極佳的道路騎士跟我說,要是他在賽道上飛馳可造出極快的圈速,怎知道當他跑上賽道後,因為飽賞多次翻車而停止。說句老實話,街道與賽道是兩種不同的駕駛方法,各自有特殊的技巧。

 

 

而今次駕駛路線以山路為主,並且同時試駕600及1000跑車,固此另有一番體驗。在這條山路裡駕駛時更讓我感受到馬力是次要,反而纖巧的車身體積及正確調校更加重要。因為要操控強勁的馬力輸出變得小心翼翼,心裡反而添上更大的壓力。

以我所知,雖然寶馬在WSBK的成績只屬一般,可是奪得歐洲多項錦標賽,包括歐洲SuperStock 1000及英國SuperStock 1000(接近原裝車),並且成為英國最好賣的1公升跑車,他更是屬於擁有最大馬力的原裝街道跑車,並且擁有多項先進電子裝備,這或許說明車輛在街道上有更佳的表現。

無可否應,2011年的BMW S1000RR在公升級裡屬非常纖巧,甚至跟Honda CBR 1000RR的座姿有點相似,還有是中尾段的直線加速及車速的延伸性能,即是我經常提及的半油門,車速在約百多公里時,一手往油門「質」,車輛仍有非常瘋狂的加速力,這是寶馬優點所在,亦是1000跑車的魅力,因為在街道上的600是沒有這種性能。

雖然根據外國雜誌馬力測試報告顯示,他的尾段輸出是眾1000之冠,並說他是Superstock比賽最佳武器,可惜尾段輸出在一般街道上無用武之地,我反而認為應將尾段部份的馬力輸出掉到起步的Power,而2012年新款S1000RR就是針對這個弱點改良。

 

曾奪得2008年中國CSBK冠軍周浩雲,擁有豐富的賽道經驗。


而寶馬另一項優點是不論在低/高速攻彎、行車或高速收車時均有非常「實淨」的操控感(原裝車Setting),相信車架是最大工臣之一,為騎仕增添不少信心。雖然車輛提供三種馬力輸出模式,在開車前更選了最細馬力輸出的Rain模式,因此在駕駛初期有點悶,主要是沒有刺激的爆發力,雖然不久後選回最強的Race模式,可是仍感覺她的低扭不算強勁,但以我所知,車輛還有最終極的Slick模式,不過要使用特殊工具才能調較,但該模式只適合在賽道上使用,希望將來有機會在珠海嘗試這模式的性能。

不管怎樣,對於一間沒有製造Superbike經驗的車廠來說,能夠設計出跟日本車不相伯仲的超跑已值得車廠驕傲。

但話說回頭,即使擁有較強低扭的1000跑車,個人認為在大帽山遊車河,R6仍有優勢,雖然現時的1000已是前所未有的纖巧,部份車輛甚至跟600只有輕微分別,畢竟引擎較大及車輛較重,因此攻彎的靈活性較輸蝕,相反,600攻彎時卻明顯輕鬆。

況且大山加速的空間有限,轉數剛到爆發點便要縮油,如果油門控制不當,開油/縮油後產生的衝力,令騎士嚴重前仆後仰,即使可以提升至比600快的車速,如果使用相同的剎車點急速拖波入彎,由於車身較重,有可能導致出現搖擺,令騎士手足無措。

雖然R6穩定性及馬力不及S1000RR佳,但勝在低扭豐盛,收車後再「質」落油門加速的反應相當迅速,加上車身相對輕盈及靈活,因此在這山路上絕不比1000跑車慢。說回在賽道駕駛的戰車,跟原裝跑車是兩碼子的事,不論加速力及各項的Setting是難以用文字形容。

 

 

 
 
 
 


 

會員感想分享

高琪 2012-06-21 05:38:43
我还是喜欢R6---给人一种四两拨千斤感觉!哈哈
匿名用戶 2012-05-08 03:12:14
无可否认,1000RR是众1000之冠!
總計 2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E-mail: 用戶名: 匿名用戶
感想內容:
評論等級:
驗 證 碼: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