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種戰馬
APRILIA RSV4 Factory-BMW S1000RR-KTM RC8R-DUCATI 1198S CORSE
李有昌試駕感受-
雖然用了大半天時間完成今次的專欄,但難得能同時試駕四台頂級的歐洲跑車,所花的時間絕對沒有白費。先講座姿,在街道上,我會選擇KTM RC8R,因為由軑把、座椅及腳踏構成的鐵三角,有些少像街車的乘坐感覺,而且軑把的設定不高,相比其他三台跑車沒有那麼俯伏,整體來說較舒適。雖然她只有805mm(可調至825mm),但不清楚座椅高度有否被調校,感覺上車輛有較高的重心。還有是油缸較高,因此乘坐及轉彎時,手臂與肚子接觸油缸的機會大增。
至於在賽道,Aprilia RSV4是首選,主要是因為車輛實在太纖巧,重心十分低,整體的座姿設計幾乎沒有考慮日常使用,完全有純種跑車的味道。還有是車輛的人體工學十分出色,俯伏在油缸時,感覺上身體可以完全將車輛抱緊,但唯一瑕疵是軑把跟座椅距離太接近(因此從賽車角度來說,高速時俯伏在油缸同時必須將股部移後壓低尾避震,目的是讓車輛有更佳的重心分佈),所以導致油缸與肚了間出現空間,有可能會影響彎向性能,解決的方法可以將類似膠盒的物體加裝到油缸後方,將油缸與肚了之間的空間消除。老實說,這只是吹毛求疪的講法,並且只適合在賽車場使用,因為在街道上無須作高速的轉彎。
餘下的1198S及S1000RR,前者跟RC8R相似,大腿夾實油缸時同樣有纖巧的感覺,但1198S乘坐時卻感到車身較長,而且比較俯伏,而S1000RR則屬於典型的日本Superbike座姿,因此相比採用V型汽缸的歐洲車,車身有較輕微的腫脹感。
不久前,李有昌試駕2012款BMW S1000RR,而頭、中段比舊款有較好加速性能,明顯將舊款缺點改善了。
相關內容-2012 BMW S1000RR-修正版
今次是首次駕駛Aprilia RSV4 Factory,據我所知車輛已進行針對性的調校,因此車輛有出色的表現也不稀奇。無可否認這台V4戰車的性能為我帶來一點的驚喜,就算她的馬力比原裝車有所提升,加速力十分強勁,但沒有接近走火入魔的地步;相反,雖然不能夠用線性來形容她的馬力輸出,可是狂暴之餘帶點斯文,因此算不上十分難操控;嫌她馬力過剩,可以選擇限制馬力輸出的Road或Sport模式。
而這台經調校的RSV4,不論在低、中及高轉的輸出均十分全面,在任何時候都沒有乏力感。還有只有600跑車的體積,避震的吸震及抗傾能力甚高,因此車輛擁有靈活及出色的彎向性能,所以拍攝行車照時,首次進入彎道後便可以立刻「磨包」,因此我十分同意張煒安說RSV4 Factory擁有像一台2衝250廠車的彎向及加速性能。
在不久前已有開BMW S1000RR的經驗,感覺還記憶尤新。這次的試駕,沒有改變我的看法,比起Aprilia RSV4,S1000RR的身型較闊大,但她的彎向性能並沒有因此而大幅下降,要是跟日本車相比,真是不相伯仲。無可否認,S1000RR的操控感跟日本Superbike沒有太大分別,但我不敢說2010 S1000RR比日本四大Sperbike有明顯優勢,特別是車輛的頭、中段加速性能不算凌厲。
即使她的尾段輸出有明顯的優勢,可是在街道上駕駛多以頭、中段輸出為主,這可能是車輛的頭尾牙設定是針對外國的高速公路而計算出來,要是改變尾牙的齒數後,放棄部份的尾段輸出,將馬力帶返頭、中段,絕對能夠為車輛增加分數。畢竟車輛擁有193匹的馬力,我所謂的頭、中段不凌厲,對大部份騎士來說已足夠有餘。
雖說S1000RR比日本的Superbike沒有十分明顯的優勢,但她卻獲得世界各地傳媒一致好評,理由十分簡單,以Honda CBR 1000RR為例,於S1000RR還未面世前,全球同樣激讚CBR 1000RR擁有深厚的底子,再加入適量的電子裝備,讓她變成容易操控及平易近人的Superbike,是一台可讓新手變成老手的機車。
試問如果寶馬成功製造跟CBR 1000RR相近的Superbike,然後加入更多高科技的電子零件提升車輛的易駕性,例加TC(循跡系統)、馬力模式選擇、ABS及Quick-Shifter(快速轉檔器)等,這不但有助提升跑車性能之餘,更可以增加安全性及提高騎士的自信心,讓他們可以更深入地享受Superbike的樂趣,這便是S1000RR的成功之道。或許這樣說,S1000RR比日本車更日本車,因為她已成功將直4Superbike的標準提升,她的出現,已成為日本車廠的假想敵。
雖然之前已有試駕1098及1198S的經驗,就算這次試駕的感受跟之前一樣,同樣擁有強勁的加速力及銳利的彎向性,但論外型,1198S Corse是我有史以來見過最漂亮的Ducati。就算她的外型跟1098及1198一模一模,但這台特別版採用白、紅、黑的配色後,加上鍍上保護層的金屬油缸,足夠讓她成為一件當代的藝術品。恕我直言,如果我是車主,怎會捨得將她借給其他陌生人駕駛。
同樣擁有接近1,200cc的1198S及RC8R,加速力怎會比其他1公升Superbike弱呢?但1198S跟RC8R馬力輸出的特徵十分相似,就算離合器桿及油門操作非常好,引擎在低轉時同樣出現的強烈震盪,還會出現所謂的跳馬仔(離合器操控不好)。還有就時如果油門控制不好,比如供油過多然後突然收油,騎士便會經常前俯後仰,而且這類型跑車的Powerband(馬力分佈)比直4跑車窄,高轉馬力延伸性能短,因此她們的低轉扭力非常強勁,導致油門反應比較敏感。
由於這類跑車馬力的連接不如直4跑車線性,就算低、中馬力輸出勇猛,可是要將車速提升至更快的速度,必須學懂控掣轉數升跌(俗稱Keep轉數),所以惹來不少車迷批評她們難開,以上的說話是不是很耳熟呢?
因為每次討論4衝V2引擎的時候,以上的言論必定出現。老實說,沒有太多車迷關心Ducati是否難開,是因為車廠成功將打造成電單車中的名牌,很多車迷都是因為品牌效應加入Ducati的大家庭。至於Superbike的新手-KTM,則需要花點時間吸引客人。
而今次試駕的1198S Corse及RC8R已改用Kit喉,可是RC8R的排氣聲是四台跑車之冠,任何時候都發出振奮人心及聲威力猛的排氣聲。由於RC8R的重心較高,因此需要花點時間適應,而這兩台車於彎深同樣有非常穩定的過彎性能。但不少人認為V2跑車的彎向性能較差,原因是車輛在低轉時有較明顯的震動(或跳馬仔),低速轉入細彎時可能會被這些震動影響,提高轉數又恐怕突如其來的扭力導致失速,因此對新手來說會有一定的壓力。事實上,只要掌握車輛的特性後,V2跑車的彎向性能跟直4跑車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值得一讚是即使KTM首次製造Superbike,卻能夠研發出擁有高性能的跑車,而我相信她的散熱效能將會成為車廠下一代Superbike首要改善的地方。
當年我們邀請周浩雲協助試駕Aprilia RSV4 R及Factory版。
周浩雲試駕感受
APRILIA RSV4 Factory-BMW S1000RR-KTM RC8R-DUCATI 1198S CORSE
老實說,最初看見KTM RC8時讓我感到驚訝,因為充滿科幻感的外型,完全脫離現代電單車的框框,雖然不敢說她的外型非常吸引,但這種有別於一般機車的神態確實讓留下深刻的印象。
雖然很多人嫌V2跑車難開,但是我比較喜歡開V2跑車,是因為她低轉扭力充滿爆炸力,是一般直4跑車無法做到,就算現代直4跑車的馬力輸出勇猛,可能你認為我在吹牛,坦白說過於線性的馬力輸出及廣闊的Powerband,雖然能夠讓大部份騎士輕易掌握馬力的來臨及很容易開得很快,但這種加速力卻少了一點激情。
現在大部份跑車講求人性化,車廠盡量讓她們變得更易開,跟舊式跑車相比的「人操控車」,現代的跑車卻是「車操控人」,由於車輛的油門已由電腦主導,騎士已少了一點自主性。
另外一個讓我喜歡V2跑車的原因是她們充滿挑戰,因為她們要求騎士投入更多的時間磨練駕駛技術及了解車輛的性能,而且要求更精確的油門操控,所以4台跑車中,我比較喜歡RC8R及1198S。雖然這兩台車都是採用V2引擎,低、中扭力輸出同樣強勁,就算尾段馬力延伸力沒有4汽缸跑車好,卻擁有非同凡響的個性。
以RC8R為例,引擎性能保持原始味道,這跟舊式車輛有點相似,可能是波牙設定的原因,令車輛油門反應十分敏感,從1檔起步至2、3檔,就算輕輕扭動油門,已經常有起頭的反應。這可能是由於更換排氣管後馬力大增,並且沒有為頭尾避震進行設定,所以未能完全將加速時的扭力吸走,還有如果能夠將頭避震調低一點點,相信車輛會有更好的操控性能。但這種「牛」的加速反應非常適合我的口味,真真正正有玩大車的感覺,因為玩車就是要這種強勁加速的快感。除此以外,能夠將她駕馭同樣獲得滿足感。
在拍攝動態照片時,騎RC8R時需要一點時間適應重心偏高的座姿,可是經過3-4次的入彎動作後,很快便找回節奏,而纖巧的車身同樣是我喜歡V2其中一個原因,就算高速過彎,在彎中也有相當好的穩定性。
至於V2的老大姊Ducati 1198S,不論加速力及彎向性能絕不比RC8R低,跟舊款Ducati的跑車相比,她的引擎特性已進化至比較「斯文」及尾段的馬力輸出有更長的延伸性,因此馬力不會一下子用完的感覺,相比RC8R較容易操控。
可是她的頭避震是典型一般歐洲車較硬的設定,雖然會影響日常使用的舒適性,但或多或少是好彎的泉源,但跟舊款Ducati跑車比較,駕駛1198S時,你會感覺到車架的配搭有更「穩固」的感覺,潛藏一股用之不盡的力量。而且乘坐時感覺不像一台1,200cc車,但我不清楚這是否錯覺,比起舊款Ducati戰車更加纖巧,乘坐時更像一台小車,車輛縮小後卻大大增加她的彎向性能。
雖然她的尾掣動不算強,但強勁的前掣動卻可以彌補,要是將她運到珠海參賽,再經過適當的調校,相信可以造出很快的圈速,畢竟Ducati是傳統的賽車世家,她的性能是不容懷疑。
從大清水至九龍的路程,我被安排駕駛BMW S1000RR,跟之前駕駛的KTM RC8R比較,兩台車是各走極端。在駕駛S1000RR初期,身軀好像被注射了麻醉針,對車輛產生的反應幾乎失去感覺,是因為車輛的加速反應實在是太柔順。
但不知道是否受到排氣管的催化影響,頭、中段的加速反應比較柔,扭動油門時需要時間等待馬力的來臨,就算她的尾段爆發力強勁,可是在街道上難以使用尾段輸出,因此馬力輸出少了一點激情。但車輛的避震稱得上是無可挑剔,吸震能力是四台車中最強,例如在街道上使用時,看到前方出現凹凸不平的路面,理論上,一般跑車的輪胎輾過時會出現較強烈的跳彈,可是該套避震幾乎將所有的震盪吸走,舒適之餘更提供十分清晰的路面資訊,以原裝車來說可獲100分滿分。
S1000RR另一項有趣的地方是可讓騎士清楚感覺到Slipper Clutch(防鎖式離合器)的運作,這是在其他跑車上難以感覺,因為當高速退檔時,扣入離合器桿後,便會感到波箱傳來「角咯」的輕微震動,更會發出「殊」的聲音,最初感覺有點怪,如果無估錯是Slipper Clutch正在運作,讓高速退檔時鬆開極力子片,避免尾輪被鎖死。無可否認這是一台十分容易操控的Superbike,雖然充滿日本味,但可以感到車廠為S1000RR下了不少苦功。
至於Aprilia RSV4 Factory,當選用最強的Track模式後,加上此車的電腦已解碼,加速力是四台跑車中最強。而此車最大優點在於體積纖細,擁有強勁的加速性能,因此我同意張煒安及李有昌的意見,擁有跟一台2衝的250cc廠車十分相似的性能,但由於今次試車的速度較快,因此發覺她的掣動不算太強,怎樣也好,此車的彎向性能及加速力絕對可以滿足我們的慾望。
不久前,張煒安協助本誌測試2011 Yamaha YZF-R1 。
相關內容-2012/10 Yamaha YZF-R1張煒安測試
張煒安試駕感受
APRILIA RSV4 Factory-BMW S1000RR-KTM RC8R-DUCATI 1198S CORSE
由於安排出現一點亂子,所以開RC8R的時間比較短,但這台車看來不算大,而且十分纖巧,可由於我身材原因,乘坐後卻感覺油缸十分之長,引致油缸與座位之間的距離比較遠,幾乎要拉盡雙手才能抓到車軑,對我來說她的座姿,在四台跑車之中需要作出比較多的遷就。
相對來說,由於BMW採用跟日本車相同的直4引擎,因此對開慣日本戰車的我來說,感覺相當好,還有是直4先天比V型汽缸闊的原因,乘坐時明顯比其她三台跑車有較龐大的感覺,但整體來說BMW還有不錯的舒適性。
論纖巧度來說,1198S和RC8R不相伯仲,主要是因為大家同樣採用V2引擎,但座姿的設定上卻有明顯的分野。之前提到KTM座姿距離感比較遠,而1098S的車身也不算短,可是軑把跟座椅的距離感比較舒適,手臂無需過份拉長也可握緊車軑,而且身體也無需要過份的俯伏,甚至有點街車化的感覺,四台跑車中,我最喜愛是1098S的座姿。
至於RSV4,已真真正正脫離1公升跑車的座姿,乘坐時跟600cc完全沒有分別,車輛更散發出一股純種跑車的味道,甚至有點像的2衝250cc廠車的感覺。好像軑把的闊度十分之「窄」,油缸跟座椅的距離十分之近,因此乘座時必須進一步把身體捲縮起來,但油缸跟座椅的距離太近的缺點是剎車時,由於手臂跟身體太貼近,沒有適合的支撐點,因此需要比較多的體力,加速騎士疲倦的速度,因此RSV4對外國人來說肯定十分之「窄」,可是特別適合亞洲人的身型。但無可否應,她是四台跑車中最細,同時提供跟真正跑車沒分別駕駛感受。
馬力輸出方面,最容易開的Superbike肯定BMW,我也同意她有著跟日本跑車十分接近,就算馬力高達193匹,馬力模式已選擇較強的Race(分別有Rain、Sport、Race及Slick),但馬力輸出還是十分線性。雖然車輛的頭、中段輸出沒有想像中利害,可是她尾段輸出的延伸性卻是四台車中的首位。
我之前說S1000RR擁有最闊的車身,所以相比採用V型汽缸的跑車來說,在轉彎時會有比較「重」的感覺,但無損她的彎向性能,並不低於其她三台車輛,比部份日系跑車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穩定性及轉向性能。
但值得一讚是軟硬適中的避震系統,不清楚代理是否進行調校,好像是為香港的路面而打造出來,這是銳利彎向性能的功臣之一。而車輛的Quick-Shifter(快速轉檔)系統更是為喜歡高速行駛的騎士而設,它的好處是升檔時無須鬆開油門,只需要用腳踢高一檔便可,但它的威力是轉檔過程中,馬力的流失十分之少,檔與檔之間的銜接幾乎是無間斷,而且非常之暢順,明顯比傳統的轉檔方法更好,十分有利在賽道駕駛。
這次已是第二次試駕Aprilia RSV4,記得上一次測試的地點是在山路,由於選擇最強的Track行畢全程,固此駕駛時有受不了的感覺,但在這條山路上測試,卻發覺車輛的掣動系統非常之強。而這次測試的路程以高速公路為主,因此可以更深入了解她的加速性能。據講車輛的行車電腦已獲得解碼,所以在駕駛過程中明顯感到車輛有與別不同的加速性能,可以這樣說,她的頭、中、尾段馬力輸出十分驚人。
還有車架及各種裝備配搭非常好,加上跟600跑車無區別的體型,她應該是4台跑車中擁有最佳彎向性能的Superbike。但由於車軑把跟座位的距離太近,轉彎前難免需要付出更多的體力抓緊車子,這樣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舒適性。
多年前曾於珠海駕駛Ducati 999,可是各種的設定都是為跑道而定,因此無法與這次試駕的1198S相比,但我最欣賞Ducati的車架設計,幾條鋼管搭出來的車架比現今流行的鋁合金車架提供更佳柔韌性,在高速轉彎時車輛少了「硬繃繃」的感覺,甚至有效將跳彈瀉走。至於今次試駕的1198S Corse特別版,我敢說她的性能只是其次,購買此車目的是作收藏之用。而這台珍藏車的加速力,跟同樣換了排氣管的RC8R非常接近,除非找條畢直的高速公路比拼,否則難以証實那台車輛擁有較強的加速力。
引擎方面,由於1198S及RC8同樣採用V2引擎,在低轉時產生的震盪感十分相似,加速反應同樣牛,但油門反應Ducati明顯比較斯文,相反,RC8R則比較敏感,要求更精準的操控技術。
還有他們的彎向性能,兩台車同樣擁有頂級的避震系統,但車主已為避震系統作出度身訂造的設定,對我來說雖然較硬,但進入彎道後卻增加車輛的穩定性能。可是我不敢說V2跑車比直4跑車有更好的轉向性能,因為不能夠單憑避震的設定來判斷車輛好彎與否,還有是車架整體的設定及車手的駕駛風格能否配合。(完)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按讚
加入我們的專頁,便可以得到最新的摩托車消息了。
按這裡返回主頁
|
會員感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