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Adam
- 上載日期:2016-02-24
●(左)2010年DUCATI首次在GP10包圍上安裝第一代「翼尖小翼」,(右)2016 DUCATI GP16最新巨翅。
相關內容:2016 DUCATI GP16新花出爐-巨大的翅膀
DUCATI Motogp車隊發佈2016 GP16高清照片後,兩對掛在車頭的搪虱鬚(本誌讀者形容)立即引起車迷注視。究竟DUCATI的GP戰車何時長出翅膀?就讓本誌跟讀者回顧相信仍在發育中的翅膀進化史。
安裝於Motogp戰車包圍的翅膀稱為Winglet,中文解作「翼尖小翼」,該詞引自航空領域。在長途客機上,「翼尖小翼」設於機翼兩端,作用是降低在翼尖產生的旋渦氣流,提高飛機的升阻比,以達到增加升力的目的,換句話說借助空氣動力學讓飛機更輕鬆地上升,好處之一可降低油耗。
F1方面,由於不用飛天,否則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發生反車危險,故此擾流及大大小小的「翼尖小翼」,其作用剛好與飛機相反,功能之一是增加下壓力,讓低重心的F1能夠更高速過彎。相反,由於Motogp或電單車的結構與F1完全不同,電單車已有相對較佳的空氣動力學,使其風阻低、行車穩定及散熱佳,再者掟彎時車身傾則及騎士的重量轉移可扮演下壓力的角色,因此電單車在增加下壓力方面著墨較少。
回顧「翼尖小翼」在電單車比賽方面的發展。1999年,YAMAHA在2衝GP500戰車-YZR 500包圍上加裝「翼尖小翼」,可是使用時間很短,直至最近羅絲及羅倫素才再次斷斷續續地測試及使用。2010年,DUCATI在GP10(史東拿及希頓戰車)加裝「翼尖小翼」,使用期同樣短暫,直至經驗豐富的Luigi Dall'Igna在2014年加盟DUCATI後,車隊於2015年初舉行的卡塔爾冬測復用,發展至今更由原本一對翅膀增長至兩對,其長度及體積同樣擴張中。
雖然「翼尖小翼」的功效已在F1得到認同,可是在Motogp仍有待確認。但有說法指Motogp戰車高速行駛時,前輪產生的紊流影響車手及行車穩定性,而高低起伏及凸凹路面賽道引致頻密車頭升起情況下,「翼尖小翼」具有減少紊流及抑制車頭升起的作用,可是所有用過「翼尖小翼」的車手並不認同這說法,例如DUCATI的廠手杜域斯柯素更形容「翼尖小翼」沒有明顯功效,反正它沒有影響車輛性能,就讓他安裝在包圍上。
既然連廠手也認為「翼尖小翼」的作用有限,為甚麼DUCATI仍努力不懈發展?唯一解釋是車隊透過分析數據,看到某方面連車手也無法察覺的潛能。以下圖片是DUCATI「翼尖小翼」的進化過程,於2015年賽季中經過幾次改款。
DUCATI GP戰車-「翼尖小翼」進化時間表: ●2010年史東拿及希頓在德國第八站開始使用「翼尖小翼」,他們該年斷斷續續使用。
●2015年,DUCATI在3月舉行的卡塔爾冬測中使用全新設計的「翼尖小翼」。
●(卡塔爾Qatar-Round 1)杜域斯柯素及伊恩朗尼在揭幕戰-卡塔爾站,GP15戰車均使用一對的「翼尖小翼」。
SUOMY SR-SPORT - DUCATI MOTOGP廠隊車手杜域斯柯素的賽車頭盔
●美國站GRAND PRIX OF THE AMERICAS-Round 2
●阿根廷ARGENTINA-Round 3
●西班牙Jerez-Round 4
●法國利曼Le Mans-Round 5
●意大利Mugello-Round 6
●西班牙巴塞隆拿Catalunya-Round 7
●荷蘭Assen-Round 8
●德國Sachsenring-Rouond 9
●美國Indianapolis-Round 10
●捷克-Round 11
●英國Silverstone-Round 11(轉用新設計的梯式「翼尖小翼」。)
●意大利Misano-Round 12
●西班牙Aragon-Round 13
●西班牙Aragon-Round 13(用回舊式)
●日本茂木-Round 14(再次改用梯式「翼尖小翼」)
●澳洲-Round 15(首次改用雙「翼尖小翼」)
●馬來西亞-Round 16
●西班牙Valenciana-Round 17(請讀者留意底下的「翼尖小翼」採用梯式設計。)
●2016 DUCATI GP16,新款「翼尖小翼」看起來更闊。
相關內容:2016 DUCATI GP16新花出爐-巨大的翅膀
|
會員感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