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D佬,法國佬
- 攝影:D佬
- 上載日期:2021-09-15
英倫越野初體驗 撰文: D佬,法國佬 與其說「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倒不如說本地法例僵化,以致香港沒有合法場地供騎士玩越野登山車/林道越野車(Enduro)或是場地越野車(Motocross),令不少人對越野電單車卻步。而近期港人移民熱點—英國,卻是越野電單車天堂,越野電單車場地遍佈全國,總有一個在附近,如果未玩過越野電,但是又好有興趣一試的朋友,參加體驗班可算是最簡單的入門方式,而我參加的體驗班卻設有最低身高的門檻限制,但費用卻比想像中化算。
Dirt Bikes/Offroad motorcycles是統稱,到現代已發展到林林總總的不同類型,最常見的有用21寸頭19寸尾輪配菠蘿釘胎,在循環式賽道裡加一些人造彎位和跳台(jump)用來作跳躍與滑行過彎,要應付比較大和高的跳台Jump位,速度較高跳得高而遠,所以避震機的調校會比較硬朗,防止避震太易在落地時行程用盡。
Motocross- MX (越戰競技電單車)
Enduro (林道越戰競技電單車)
外觀與MX相似,雖然大部分車廠都會用MX車架配同樣引擎,但引擎調校要合乎市售環保標準,因此馬力會比MX車小一點,有頭燈等照明系統,加上指揮燈驗車後亦能出牌在街行駛。用21寸頭18寸尾輪配Enduro專用菠蘿釘胎。Enduro賽道上的障礙物會加上大型樹幹、大石、碎石群、巨型車胎等等或直接在林道內作賽,駕駛技巧比MX更要細膩,因為有大石等較凸出之障礙物,所以避震方面會比MX車軟,嚴格來講用Enduro來跑MX賽道上落jump時會不太適合,反之用MX用來跑Enduro賽道會避震太硬。很多人誤以為MX和Enduro差不多,其實是有分別,技術要求不一樣。
Supermoto(滑胎車)
滑胎車是台灣或內地的稱呼,記憶中暫沒有港式中文名稱。網上資料找到,Supermoto起源自法國,最初直接用MX的車加上平滑沒菠蘿釘的胎,後來發展到用GP250規格之17寸直徑闊3.5寸頭令配120胎和17寸直徑5寸闊尾令配160或165闊胎,再到後來發展至今用上16.5寸和16寸頭胎。Supermoto大多會在小型高卡車Kart場比賽,有時賽道會旁通至場邊的泥地加上少量跳台Jump位,是柏油與泥地複合成而成的賽道。車的調校也會和常規之MX有出入,專業的賽手會將避震行程減短和增加回彈阻尼來迎合柏油路賽道。因為速度較高和柏油路關係,制動方面會改上310mm或320mm大頭碟,對向4活塞頭分泵配大口徑總泵。
以上種種配搭亦令到Supermoto在賽道上常出現反呔滑走進彎之情況,由其在大直路的急彎上(詳細希望日後有機會同大家介紹),所以台灣和國內的車友會把Supermoto稱為(滑胎車)。另也有Supermoto愛好者把Enduro車改成可行街之Supermoto,有些車廠如意大利的TM racing亦有生產可直接行街的Supermoto車款(香港有TM racing代理,可留意Moto one相關報導)
Flat Track Motorcycle(泥地電單車)
這[泥地]和主題所講的[泥地電單車]有點不同,但亦可以說是最接近古早或就是最初Dirt Bikes之形態。
Flat Track Motorcycle常見是在平坦而低抓著力的場地進行,有地面較硬的泥地或直接在石屎地上鋪上沙泥,不設jump位或障礙,駕駛方法以誇張的反呔滑走過彎見稱。美國會用大容積的電單車改上泥地胎作比賽,現今常見的會用MX車改短避震行程,換上頭尾19寸泥地胎(常用頭130/80-19,尾140/80-19)。 詳情可參考Valentino Rossi位於意大利的[VR46 Motor Ranch]私人訓練場。
意大利TM racing也有生產原廠已用上頭尾19寸、Flat Track頭尾避震setting之市販賽車。
Dirt Bikes所衍生種類太多,難以盡錄,希望日後可以體驗更多為大家作介紹。
無論越野登山車/林道越野車 (Enduro) 或者場地越野車(Motocross簡稱MX)在英國也有林林總總的體驗班,主理人及教練大多是前國內及國際比賽的職業賽車手,而這些體驗班大多有廠方背後支持。小編今次就分別參加了由三屆世界冠軍Dave Thrope主理及Honda廠方支援的Enduro體驗日及由前MXGP車手Barry Johnson主理及KTM廠方支援的MX體驗日。
~~~~~~~~~~~~~~~~~~~~~~~~~~~~
Enduro篇 網頁: https://www.davethorpehonda.com/enduro/
當天活動包括4個時段的林道騎行時間
小編只有小量的越野車經驗,面對此等路段實在感到吃力,戰戰兢兢前行,跌車次數也不少。
初學者面對深陷的泥漿路段很是吃。
騎越野電單車,倒下是等閒事。
在林道中穿梭,跟街頭上駕駛感覺截然不同。
小編在最後克服了不少剛開始時的心理陰影,對野外騎行更有信心,關鍵都不外乎放鬆四肢,不要跟座駕「鬥力」。
林道騎行跟街道上駕駛的差異非常大,山道上變化很多,輪胎的抓地力時有時無,僅記別高估自己的實力,小心為上。我發現大部份的參加者也有多多少少的越野經驗,無他的,在英國實在有很多機會嘗試越野電單車,不只是一個小眾的活動。
小編對這個主辦機構的印象相當不錯,導師們都非常友善及耐心,剛開始的時候我說只有極少量MX的經驗,教練回應說不要擔心,這裡不時會出現完全沒有電單車經驗的參加者,當天會依照各人的經驗分成三個組別,絕對不用擔心自己開得太慢。
~~~~~~~~~~~~~~~~~~~~~~~~~~~~
Motocross篇 網頁: https://ktmmxexperience.co.uk/
場地越野車跟林道登山越野車不同之處是在固定場地駕駛,減少了應負不同路況的壓力。
沒有經驗的朋友請細心聽指示。
250cc 四衝程場地越野車比二衝程更為容易操控,而且KTM的車款用料上乘,包括WP避震,Brembo剎車系統都是一流的配備。
經典越野車轉向姿態,僅記坐下時坐得靠前一點,在油缸上面,會容易控制很多。
越野車基本上都需要站著開以保持平衡及分散著地時的衝擊,需要不斷練習。
在場內駕駛不會有太大壓力,有些參加者快一點有些慢一點,節奏不同,各自各精彩。
是次活動的教練Barry Johnson有十多年的國際賽經驗,在場的另一位教練就是他的兒子Ryan。Barry是一位嚴師,感覺有點像那位「一二一二」的地獄教車師傅,但優點卻是非常的明顯,他會毫不保留直接的指出你的問題,說話直接了當,如從善如流的話,技術一定有改進,最後他說我騎得不錯,有幾點可以加以練習,感覺獲益良多。
總結:
頂級MotoGP車手如羅絲及馬昆斯亦經常作越野電單車訓練,而不少頂級車手例如已故的希頓Nicky Hayden更是有越野車比賽背景。很多Motogp(2001年之前是GP500)世界冠軍,年輕時也是Dirt Bikes高手,他們在Dirt Bikes上練成了日後在柏油賽道上精確而華麗的滑走技術。近代的有Casey Stoner、Marc Marquez,他倆兒時十分熱愛Motocross 。較早年代有Kenny Roberts,Eddie Lawson,Mick Doohan也是。Eddie Lawson更同時是Flat Track Motocross高手。
近年Dirt Bikes亦成為眾多電單車手練習的課題,如Valentino Rossi和他的徒弟們常在他的私人Flat Track場[VR46 Moto Ranch Flat Track Circuit]練習滑走技術。
羅斯解釋越野訓練的原因
越野車訓練的重點是平衡力及在抓地力不足情況下控制車輛,現今的電單車馬力越來越大,較以往容易出現抓地力不足的情況,騎越野車所學會的技術,絕對能令在道路上駕駛更安全,在危險情況下更容易作出反應。 以往到外國參與電單車活動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有點不切實際,但現在移居英倫的港人眾多,除了移居者本身,在香港的朋友也很有可能現在或將來會有親友在英國,不妨到英國探親時順道體驗在合法及安全的情況下體驗越野電單車。
香港人俗稱的「爬雞」即是英文Dirt Bike,字面就是泥地和非柏油路行駛的電單車,她的發展歷史悠久,幾乎同電單車起源同步出現,因為世界上第一部電單車是由德國人Gottlieb Daimler和Wilhelm Maybach在1885年製造,車名叫Daimler Reitwagen,Daimler Reitwagen是第一部以內燃機作動力的電單車。而第一條柏油路在1838年出現,20世紀才普及,相信在1885年Daimler Reitwagen面世時柏油路還是罕見,所以第一部電單車同時就是Dirt Bikes吧。
Daimler Reitwagen
|
會員感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