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羅絲發明「落腳」的入彎絕技後,立即成為賽道上各路英雄模仿對象,但這招式是否真的有助車手穩定地入彎?現在仍眾說紛紜,而編者也閱讀相關文章,至今仍沒有找得滿意的答案,直至最近看到羅倫素的領隊Wilco Zeelenberg及Monster Tech 3 Yamaha領隊兼工程師Guy Coulon的訪問後,才覓得較有說服力的說法。
如果有留意本誌的讀者,都知道編者最近接觸off-road後體會到在泥地過彎「落腳」有助平衡,雖然拿來跟Motogp比較有點過份,但箇中道理其實分別不大。
至於誰首創跑車的「落腳」入彎技術,普遍說法是羅絲,據講在2005年Motogp開鑼賽事西班牙站與基拔奴(Sete Gibernau)在最後一圈、最後一彎發生輕微碰撞後啟發出來,但這說法跟當年由羅拔士(Kenny Roberts)發明「磨包」一樣,具有爭議性。其實由誰發明並不重要,關鍵是新駕駛技術可否為車手增加入彎的穩定性。
老實說,如果「落腳」入彎的技術由名不經傳的車手發明,並且沒有得到彪炳成績作後盾,絕對無法流行起來。相反,如果這招式由7屆世界冠軍羅絲創造的話,在明星效應下定必成為眾車手心目中可改善圈速的絕技。
曾有不少記者訪問羅絲及其他喜歡「落腳」的車手,包括史東拿、柏度莎、杜域斯柯素及卡滋奴(Cal Crutchlow)等,而普遍答案是感覺更自然,但他們卻沒法準確及詳細解釋真正好處。因此預留了大量空間給記者及專欄作家解釋「落腳」原因,在眾多個版本中,既有從專業物理角度分析,也有從心理角度出發,例如「落腳」後影響車輛及騎士的Roll Angle(橫滾角度)、離心力及重心,有助增加氣流,協助減速及轉移重心後有助入彎穩定性等等。另一個說法是「落腳」可發揮阻擋對手的功效,警告別超車,其次的說法是自我感覺良好等等。
在採訪今年珠海舉行的FIM亞太公路賽期間,編者也訪問了不少「落腳」甩尾入彎的東南亞車手,可能受到言語的阻隔,所以無法獲得比較實在的答案。部份車手形容沒有「落腳」的圈速也是分別不大,但習慣後卻成為了自然的動作。
●雖然利用科技可解釋「落腳」對橫滾度、重力、重心及離心力造成的影響及好處,但編者始終對相關過於數據化的內容興趣不大,因為駕駛技術是透過不斷修練或別人教授領略而來。
●雖然羅絲喻為跑車界「落腳」的先驅,但與當年羅拔士(Kenny Roberts)發明「磨包」一樣,備受爭議。
●據講2005年Motogp西班牙站,羅絲與基拔奴大戰後啟發「落腳」的駕駛技術。
●在最後一圈最後一個彎,西班牙車手基拔奴因為「波out」,羅絲乘虛而入搶得有利位置,基拔奴欲搶回內線時與羅絲發生碰撞後衝出沙池,最後飲恨第二名,
●大家還記得基拔奴嗎?
●自從羅絲發明「落腳」後,車手們紛紛仿傚。事實上,雖然現在的戰車配備大量電子科技,但馬力越來越大,高速遲剎車後車輛出現明顯擺動,車手必須尋求方法穩定車身入彎。
●利用「落腳」封鎖對手超車的說法比較牽強。
●世界冠軍Yamaha車手羅倫素是其中一位沒有使用「落腳」的車手,他的經理人在訪中也有解釋原因。
●不論是Moto3或Moto2車手,也有車手「落腳」入彎。
●編者採訪FIM亞太公路賽時,也看到不少車手甩尾「落腳」入彎,而他們並非刻意「落腳」,確實有效穩定擺動中的車身。
●有不少專家認為「落腳」是潮流,編者認為像當年NBA巨星佐敦招牌式「伸俐」,記得當年在籃球場上看到不少「佐敦上身」的波友時,也擔心他們弄傷舌頭。
●看來「落腳」也無法提升Ducati Motogp戰車的穩定性。
廢話少說,以下部份內容是引述motomatters.com的訪問。
作者:David Emmett(motomatters.com)
受訪者:Guy Coulon(Monster Tech 3 Yamaha領隊兼工程師)
Wilco Zeelenberg(Yamaha羅倫素領隊)
Guy Coulon(Monster Tech 3 Yamaha領隊兼工程師)
Wilco Zeelenberg(Yamaha羅倫素領隊)
Guy Coulon形容「落腳」的原因太複雜,並且難以簡單地解釋,但認同心理因素及潮流是原因之一。例如某位車手看到其他車手「落腳」後佔得甜頭便自然模仿,雖然使用過程中未必真正體驗到「落腳」的好處,但久而久之便成了習慣。Guy Coulon也解釋「落腳」將騎士及戰車的重心偏移至入彎方向後,有助增加車身入彎時的穩定性,作用好像高空走鋼索的特技人,手持長竿作平衡之用。
記者問Guy Coulon可否透過數據分析解釋「落腳」的意義,雖然Guy Coulon認為是可行,但意義不大,因為每位車手或試車員均有不同的駕駛風格,如果要刻意「落腳」入彎,反而影響入彎傾角,換言之車速及線位可能出現偏差,降低了數據準確度。是因為車手已把「落腳」練習成自然反應,使用前無須多加思索。
至於新鮮出爐的Motogp世界冠軍羅倫素不單止是一位有個性車手,並且是其中一位沒有使用「落腳」的車手,他的經理人Wilco Zeelenberg解釋:"羅倫素在任何方面均非常「順滑」,例如扣下或鬆開掣動的動作,而鬆開掣動及扭動油門的時間也較早,配合「順滑」油門操控,因此他有非常高的彎速。由於「順滑」的駕駛風格關係,羅倫素根本無須使用額外動作提升車輛穩定性,因此他沒有需要「落腳」。"
Wilco Zeelenberg說羅倫素並不屬於那種極端遲剎車(Late brake)的車手,因為「落腳」一剎那便影響車身穩定性,繼而需要忙於穩定車身,因此入彎前保持車身穩定十分重要。Wilco Zeelenberg認為其他車手因為遲剎車,使前輪負荷大增,因此透過「落腳」動作獲得更佳操控性及穩定性。
記者問Wilco Zeelenberg是否羅倫素有不一樣的穩定方法?Wilco Zeelenberg指出羅倫素較早減速入彎可減少前輪負荷,避免失控。而腳部是非常好的控制桿,只要有適當的車速,車輛在彎中自然受到控制。
雖然Wilco Zeelenberg擁有豐富比賽經驗(前WGP250車手),但由於從沒「落腳」,因此難以評論實際效用。他透過觀察認為「落腳」的實用性雖然有限,但對某些遲剎車的車手似乎有一定效用。因為每位車手均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礙,而遲剎車時心跳及脈搏同時加速,俯伏在戰車上使肌肉崩緊,「落腳」確實可以使車手放鬆及穩定地入彎,有效舒緩因為遲剎車造成的心理恐懼。
Wilco Zeelenberg進一步解釋車手轉左彎時不會落右腳,而轉右彎時卻不會落左腳,這反映「落腳」有助平衡車輛攻彎。
總結
聽完Wilco Zeelenberg一席話,有助解釋羅絲「落腳」的好處,原因可能是他擁有約5呎10身高,長時間屈曲在體積細小的Motogp戰車上作戰,確實需要尋找方法鬆弛肌肉。除此之外,編者也想起在擠塞交通下慢駛時,因為擔心失平衡而喜歡放下雙腳,這莫非跟Motogp車手「落腳」有異曲同功之妙!
●羅倫素是一位公認擁有超柔順駕駛技術的車手,動作溫柔細膩,有時感覺他像駕駛GP250的騎姿,並且擁有像機械人少犯錯的技術,是一位實而不華的車手,也是2013年最強的車手。
●卡滋奴(Cal Crutchlow)是一位進取型車手。
●卡滋奴(Cal Crutchlow)
●希頓(Nicky Hayden)
●史東拿
●史東拿
●杜域斯柯素與卡滋奴
|
會員感想分享